(相关资料图)
从新中国一九四九年诞生以来,美国就一直在封锁、遏制、打压中国,不管是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还是安全领域,无所不用其极。从高呼“和平演变”的杜勒斯到“欺骗、撒谎的蓬佩奥,再到对华言行南辕北辙的布林肯,即使是所谓的鸽派耶伦,华盛顿的任何一届政府,事实上都在不遗余力地针对中国采取敌对措施,阻止中国的统一、追求着打断或终结中国发展的进程。有一段美国所谓精英的话,今天听起来并不陌生:“中国不能太穷,太穷的中国是美国的负担;中国不能太富,太富的中国是美国的威胁。”
改变中国一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汲汲追求的目标,其实改变说得有些过于委婉,与其说美国要“改变”中国,不如直截了当地说美国一直在努力“颠覆”中国,美国一直在努力按照美国的需要“设计”中国的未来。不过,事实并不永远都按照美国的心愿。经过几代的努力的中国,不但没有出现杜勒斯期待的“和平演变”,而且还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成功经验,让美国认为自己的山巅之国、灯塔之国的迷梦戛然而止,所谓“华盛顿共识”在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面前,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选择。
于是,更多的制造事端,更多的造谣诽谤,还有更多的遏制、封锁和打压。特朗普总统的出现,宣告了奥巴马总统时代的“重返亚太”并不光彩的结束。而拜登总统进入白宫,相继推出的“四方对话机制”、“印太战略”,无疑是在延续当年的“重返亚太”政策。虽然不再叫嚷“美国优先”,但阻止中国的和平发展,依然是美国政府不加掩饰的政治追求。在美国,唯一能够让共和、民主两党达成共识的政治议题,遏制中国是不争的唯一。
推进北约进入亚太地区的同时,美国纠集日本、荷兰全面狙击中国半导体产业,设想通过联合制裁和限制,将中国半导体科技水平压缩在落后欧美十年以上的状态。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出台的法律,日本和荷兰也都以政府法令的形式,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法律化。什么世贸规则、什么国际法、什么国际惯例,一切妨碍美国达到迫使中国放慢发展脚步的因素,都被美国无视和忽略。“芯片战争”,成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支点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塔夫茨大学历史学教授克里斯•米勒写出《芯片战争》这样一部畅销书,没有从事科研经历的米勒从另外的视角,将美国发动的针对中国的科技战争,揭示给世界。同时,这部书的畅销,将美国输不起对华的“芯片战争”,上升到美国无路可退的极端社会认知,当然,这不是美国人民的共识,而是形形色色的美国既得利益集团根据自身需要,出于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的,早已经形成的“政治正确”。
耐人寻味的是,当地时间本月四日,英国《经济学人》网站出现了一篇名为《西方对华“去风险”战略注定失败》的文章,作者正是《芯片战争》的作者克里斯•米勒。在文章中,米勒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国家的策略从“脱钩论”转变为“去风险论”,本质上还是既要对中国实施技术和投资限制,又要保持贸易往来。说得直接一些,就是西方想要阻止中国技术进步,又想要中国的市场份额。基于此,米勒说明了三个注定西方“去风险论”失败的原因,第一是中国有信心通过科技创新应对西方的限制;第二是西方企业不会听信政客们的花言巧语,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不愿意将经济贸易“政治化”;第三是中国正在取得科技创新的进展,减少对西方的技术依赖。最后,米勒指出西方不会甘心“去风险论”的失对败,还会继续寻找遏制中国的办法,双方的斗争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米勒的这篇文章可能在西方世界很异类,但是其阐述的观点再寻常不过。虽然西方那些政治正确的精英们未必喜欢和注意米勒的这篇文章,但是米勒能够发表这样的观点,说明在政治正确的狂热氛围中,西方尤其是美国还是有一些理性、清醒的人存在,他们在思考、在公开自己的观点,在寻找中美关系未来的出路。
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发展进程,充满曲折和坎坷,但是新中国没有向任何困难屈服,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站上今天崭新的发展起点。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坚定不移地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美国”,中国也无意确立世界霸权或主导地区事务,不管西方舆论宣传如何编织对中国的诬蔑和谣言,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支持。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新中国从当年的工业制造能力是鸟笼发展到今天的“世界工厂”,并且在序推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中国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取得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半导体产业同样会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舞台。把“脱钩”换成“去风险”,与喧嚣过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现实。
破坏别人的庄稼,不如种好自己的田地。
想依靠阻止中国的科技发展、经济成长来保持西方传统的霸权地位,无非是既得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惯用伎俩。翻一翻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旧势力,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管它曾经多么强大、多么嚣张,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