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热门 > 正文

大一新生已经集体在大厂“卷实习”:在入局与出局间徘徊

大一新生已经集体在大厂“卷实习”:在入局与出局间徘徊
2023-08-08 09:08:16 来源:国是直通车

文/华卓玛 徐豫

7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大学的大二在读生伊一开始了她的第五段实习。三个月后,她还将奔赴下一次实习。


(资料图)

如今,像伊一一样,在大一、大二开始“卷实习”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一边在社交媒体上询问着大一、大二“卷实习”是否有必要,一边在生怕掉队的焦虑中卷进了大大小小的企业。

“卷实习”的背后,有大学生职业安全感的缺失,也有高校教育滞后的原因。

入局:被就业焦虑包裹只能卷实习

“朋友圈里,大家都为两三年后能够顺利就业,在不停地考证,我当时被焦虑的情绪包裹着,又不想考试,就去找实习了。”大一下学期,伊一被同学“卷证书”“卷实习”的氛围影响,开始海投简历找实习机会。但因为大部分实习都要求工作经验,直到大二上学期,她才找到了一家小企业的岗位。

有了开端之后,伊一的实习便没有间断过。她做过研究助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滴滴运营等,现在已投入到货拉拉产品岗。这份实习结束后,她会继续累积互联网实习经验,为两年后入职互联网大厂做准备。

伊一的大二同专业同学中,约四成已经有三至四段实习经历。她说,班上不停“卷实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在读生林琳,同样被周围同学和社交媒体上“卷实习”的氛围推动着,加入了“卷实习”队伍。大二下学期,她开始第一份实习,在一家互联网中厂做小红书运营。“我开始得已经不算早了,同专业三分之一的同学都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实习,还有少部分大一就开始实习了。”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卷实习”寻找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厦门大学教育学专业研二在读生欣然就是其中一位。如今,她已经有七段实习经历,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自己的实习经验。“想通过实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当前,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卷”进职场,再“卷”头部实习,“卷”实习次数。为了追求“光鲜亮丽”的简历,获得为数不多的头部单位、企业“入场券”,大部分实习生都会选择在一个实习岗位上工作三个月,再跳向另一梯度。欣然介绍,自己的七段实习中,基本都是三个月,最短的只有半个月。

缺失的职业安全感

低年级大学生“卷实习”的背后,有当前大学生普遍缺失的职业安全感,也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有12年就业辅导经验的职业发展经纪人佟志刚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低年级大学生“卷实习”,说明“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为了缓解安全感缺失带来的心理压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尽早加入实习,增加所谓的实习“光环”。

这种职业安全感的缺失,主要由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环境所致。近两年,每进入毕业季、就业季,便会有“创新高”的求职者涌入市场的消息,同时,“互联网大厂裁员”等的裁员潮也不断。在此种就业环境下,就业焦虑一级级传导,低年级大学生开始为两三年后的就业做准备。

曾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教的人才发展资深顾问陈晓霞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大学生卷实习,说明当前高校的培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整个高校的教材都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佟志刚同样表示,随着各行业技术的更新升级效率越来越高,高校教育本身的滞后性便越来越明显。比如,一些专业的学术性非常强,但在就业市场上没有非常匹配的岗位,如教育学、古汉语文学专业等。

在高校教育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企业开始结合实习经历筛选求职者。

有13年猎头顾问和3年保险企业招聘总监经历的谢昭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对于企业来说,有三、四段实习经历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这些人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可能会更强一些。

出局:“空中花园”终究无法应对长期挑战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与高校培养模式滞后的双重因素叠加下,大学生只能卷学历、“卷实习”。但“卷实习”的结果却也有可能是在职场中提前“出局”。

上述三位实习生介绍,大一、大二去实习时,一般接触不到岗位上核心的工作内容,也很少能得到专业技能上的提升。伊一回忆,自己实习时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一直工作到12点。但实习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周之内在电脑上为两万多个门把手打了标签,看到了投资行业并不光鲜的部分。

同时,大一、大二又是四年中课程安排最多的时期,但在“一周至少三天”的实习要求下,他们只能通过翘课来保证顺利实习。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们分享着如何一边“水课”而又不掉绩点、一边实习。

为了两三年后能顺利拿到理想单位“入场券”的低年级大学生们,在得不到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可能在职场中提前“出局”。

北京海沃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猎头总监卜思琳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公司已对接过两百多家互联网大厂、地产、化工等领域的企业,4000多名求职者,现在很多毕业生的简历上会有七八段甚至十几段实习经历,一般企业都会绕开这些毕业生,因为工作后会出现知识积淀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

同时,过早实习,还有可能无法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佟志刚表示,低年级大学生专业储备不足,实习时有可能得不到工作带来的正向反馈,会消耗其对于职业的好奇心和兴趣。

“实习本来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延伸,过早、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实习,看似经历丰富,实则都宛如‘空中花园’。到最后,留下的可能不是职业背景‘光环’,更可能是因不健康的经历造成的职业观缺失。而一个没有健康成熟职业观支持、根基不稳职业人很难应对未来残酷的职业竞争。”佟志刚说。

怎样调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间矛盾?

不建议低年级大学生“卷实习”,那么,大学生该怎样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企业与高校间该如何慢慢调和市场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滞后性间的矛盾?

面对高校教育滞后、企业招不到合适人选的现状。当前不少企业的做法是提前一年开始招聘,通过一年的时间培养大学生、选拔最终留用的人才。比如,不少互联网大厂都有暑期实习项目,通过暑期和大四一整年的实习,决定最终的留用者和其岗位。

诺辉健康人力资源部组织发展副总监李洪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诺辉健康在四年前就开始提前一年校招,经过半年或一年时间的培养,学生快速成长、匹配诺辉的岗位标准后,可转为正式员工。“基本上通过培养,学生会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岗位必备技能,融入企业文化,培养效果整体不错。”

但在佟志刚看来,这是一种企业为高校教育转型慢“买单”的方式,理想的办法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例如,高校可以多邀请一些企业,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宣讲各个行业、企业的业务逻辑、产业知识、常见的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大致需要储备的知识等。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对多样化的岗位有所了解、清楚自己喜欢的行业、岗位,同时通过学习具备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形成比较健康、成熟的职业观后,再去实习,反而会事半功倍。

陈晓霞同样认为,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比如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将课本与高校的实验、企业的前沿应用结合起来。“如部分高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华为、京东等进行了合作,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她说,与职业教育相比,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研究型的人才,但也要加大产学研的结合。

(因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伊一、欣然、林琳均为化名)

标签: